【编者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三结合五赋能”教育理念,通过引导和要求教师养德修为、身正为教的同时影响和熏染学生的道德养成。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特开展“四养工程”,构建具有文学与教育学院特色的“一引领,二合力,三课堂,四养成,五争先”的“一二三四五”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实践躬行 青春奉献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个人整夜不食不寝去思考钻研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好处,不如亲自去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经之路,在这个路上,我们不在是个孩子,我们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且歌且行。
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一放暑假,就在朋友的邀约下参加了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返乡实践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家乡,也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下面我将分享我参与返乡署假社会实践的经历,其中,有两个活动的参与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这不只是老师的责任,作为新青年,我们在面对那些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来讲,我们也可以是他们的老师,可以帮助他们解答疑惑。孔圣人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有此责任担当。我和我的队伍们策划了此次作业辅导和学习咨询活动,走进社区,为的就是帮助青少年解决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拨开困扰的迷雾,让他们更好的向前走。在面对青少年来咨询问题时,我们作为志愿者,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适当了解,以便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相对合理帮助。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询问的大多是初中学生,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不是有关作业方面的问题,他们对于上高中上大学这个问题似乎都有一种担忧,他们担忧上不了高中,担忧上不了大学。一个女孩子问我,她说“上大学难不难”。“我个人认为挺难的,再加上现在国家提倡发展职业技术学校,总会有大半的人会分到职业技术学校,可是你们还有机会,而不是现在就开始担忧没有发生的事情,好好学习绝对不会辜负你的。”我慢慢引导着这个女孩子,她有在慢慢的思考我说的话,我在一旁鼓励着她,跟她说“要相信自己。”她皱着的眉头也可见的舒展,她说“姐姐,你和我讲讲大学吧。”我很高兴,娓娓道来我的大学生活,分享者大学发生的乐趣与精彩。而在这之中也加强了我的交流能力。
往下,我们紧锣密鼓的进行了心理健康辅导项目。不论何时,烦恼始终会伴随着我们,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它将会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我们可以对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以此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可以正视自己的现在所处的年龄段的问题,正式自己的烦恼以及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在心理健康辅导方面,我们注重对学生们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培养。通过组织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分享感受和困惑,同时向他们传授一些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我们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并提供了一些实际的建议,如通过运动、音乐、艺术等方式来调节情绪。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们的情感交流能力,也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青少年的成长需要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指导,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作为大学生,面对这些新时代的青少年们,我们也可以承担起引导他们成长的角色。
实践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当今青少年的一些需求和困惑,尤其在学习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重视这些问题。身为志愿者的我,很高兴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并给他们提出了建议,同时,在与他们的交流的过程中也很快乐。并且这次社区服务,我们不仅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且在这些活动当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人,也听到了许多不同的故事。
而在实践活动中,也引发了许多感悟。我很感谢我的团队,他们的支持和鼓动让我能够更好地完成这次的任务。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部分,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成功的一部分。当然,实践加深了我们与社会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也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这此返乡实践。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人生经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丰富了假期生活,增强了我们的办事与交往能力,让我们明白好好学习,要学会用专业知识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我相信,身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一定会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建设国家的栋梁。
撰稿人:汉语言文学B2203班 郭高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