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召开“认识自我,释放压力”心理教育主题班会
【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我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充分赋予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涵义,突显主题班会教育意义延伸与辅导员自身成长的同向促进,在展现班级风采的同时搭建学习分享交流平台,特开设“润人心 共成长”主题班会风采展栏目。
为引领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清晰明确地定位自我、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促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整心态、缓释压力,文学与教育学院2020级学前教育(本科)各班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内容由“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情绪调节小短片”、“减压理论知识讲解”“冥想之畅想未来”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班级内的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白纸,规定需在纸上画出体现有“房子、树、人”的一幅画,经过10分钟的认真描绘,同学们的成品各有特点,绘画元素表现各有涵义。每班分为5个讨论小组,组内成员依次对自己画中的内容进行解读与诠释。通过彼此交流分享,每位同学都明确了自己在画中更倾向表达的情感与理念。激烈的讨论结束后,辅导员老师进行总结分析,并举例说明画中元素的位置、大小、数目、形象对绘画分析的影响。比如,当一个孩子绘画中的房、树、人都漂浮于空中而非紧挨纸张下侧边沿,则代表该生可能想象力较丰富;若一个孩子绘画中的人与物仅仅占了纸张的一个角落,可能说明本人比较内向,不愿意打开自己的世界与外界交流。通过这样的绘画,通过依托《绘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使得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了自我。第二部分,在小组讨论之后,老师带领大家观看了2个心理释压小短片,短片通过滑稽、形象的展示向同学们传达了7大治愈情绪的“胶囊”和5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习惯。同学们认真倾听,沉入其中。第三,针对日常遇到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老师向大家讲授了“高原期现象”,即“黎明前的黑暗”,告诉同学们坚持和调整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情绪ABC理论”、“周哈里之窗”,学会认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并多从他人的眼中去认识更立体的自己。活动结束之际,通过一首舒缓的冥想音乐,老师将大家带入到幻想之旅,同学们闭上双眼想象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十年后在哪里,从事着怎样的工作,静心冥想。
此次主题班会,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每位同学学会了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悦纳自我的方法,也学习到了基本的缓释压力的小技巧,主题班会的圆满成功为大家紧张的学习增添了几分快乐与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