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学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建设工作,切实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精细化、纵深化,着力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品质和实效,引导广大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养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营造良好的“助人—自助—互助”的人文关怀氛围,特开设“新语心悦”专栏。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管人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能力,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2024年4月11日文学与教育学院在4J431会议室召开大学生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精神卫生法的学习分享交流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及全体学管人员参加本次会议,分享交流会由学院心理健康小组成员谷亚欣主讲。
会上,谷亚欣分享了重点关注学生的分类及应对方法,详细解读了高危人群的识别以及模型;除此之外,辅导员在处理相关学生心理问题时面临的一些困惑,谷亚欣老师也作了整理并将各个困惑的对策也做了一一解答,带领大家进行了精神卫生法的学习。
党总支副书记在讲话中结合数据及相关案例,对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研判及并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再次强调了高危人群的识别模型并对全体辅导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认真学习高危人群的识别模型;二要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健康都牵动着每个家庭,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是关联社会安全稳定与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三是要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要继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加强责任意识,压实责任,向上引领,树立楷模。最后,她希望各位辅导员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共同维护安全稳定环境,为文教学子健康成才、快乐学习保驾护航。
本次分享交流会的进行再次明确了辅导员的心理育人工作职责,帮助他们掌握了学会如何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了学生心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健全了学院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完善了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撰稿人:谷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