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文学与教育学院开展“悦读·评估·未来”读书月系列活动——“好书我推荐,书香润心田”(第一期)

发布者:文学与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4-04-16浏览次数:10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为进一步强化学院学风建设,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文学与教育学院特开展“悦读·评估·未来”读书月系列活动。

 

一本好书,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色,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打磨而更加璀璨耀眼,它能令人沉醉其中,物我两忘,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却又舍不得漏掉一字一句。下面,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图书馆的藏书。


    名:《鸽子》

作者简介: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德国当代知名作家。他的处女作《低音提琴》于1981年9月在慕尼黑首演,1984年,聚斯金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香水》,他还著有中篇小说《鸽子》,《夏先生的故事》及其他一些非虚构作品。

图书馆编号:I516.45/168

      人:学前教育B2202赵婷婷

   由: 阅读《鸽子》这部作品,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约纳丹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刻的心理变化。约纳丹是一个经历坎坷、性格敏感多疑的人物,他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恐惧。童年父母的集中营经历、叔叔的收留、婚姻的失败以及孤身一人在巴黎的生活,都深刻地影响了他。他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实际上充满了对孤独的恐惧和对变化的抗拒。

约纳丹对鸽子的恐惧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可能携带的病毒,更深层的是对变化的恐惧。他害怕成为“笑话”,害怕不确定的因素,甚至害怕死亡。这种恐惧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失控感和对安全的渴望。

一只鸽子的出现引发了约纳丹巨大的心理波澜。他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出逃,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细腻地描绘了他内心的混乱和对自我价值的质疑。

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挣扎后,约纳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逃避,逃避现实和自我。这一过程虽然痛苦,但最终帮助他找到了面对恐惧的勇气。

聚斯金德的风格:聚斯金德以其高超的技巧描绘了特定人类,尤其是那些在社会中感到“格格不入”的人的心理活动。《鸽子》通过荒诞的情节展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自我质疑和内心的混乱,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中的孤独个体所面临的困境。

综上所述,《鸽子》不仅是一部关于恐惧和心理挣扎的作品,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个体孤独感和异化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约纳丹的故事,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类情感和心理深度的探索,以及对生活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鸽子本是和平、安全的象征,在作者笔下却成了引起惶恐的根源,其隐喻是十分明显的,反映了现代西方社会对失去安全的焦虑和对人类生存所感到的恐惧。小说以传统的笔法、娴熟的技巧和出色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主人公迷离恍惚的心态,是一篇绝好的心理小说。

稿源: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组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