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史记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于2023年11月11日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隆重召开。我校教师与学生以文参会,其中,教师投稿14篇,学生投稿25篇。近期,对有关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史记论丛》第19集的主要观点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术交流栏目陆续编辑发布,供大家学习借鉴。
张大可在《什么是历史?怎样做历史研究》一文中指出,什么是历史?查当代各种词书,对“历史”一词的认知,概括起来是两个释义:一是对“历史”本身的释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或者称为“过去的事实”“过去的存在”。二是对历史学的释义,是:“过去的事实记载”。这样的认识已固化在人们的头脑中,其实这只是一个直观“历史”的表面现象的描述,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解剖”历史的认知,没有说清楚“历史”的本质,不具有哲学理论的高度。我们换用梁启超“鸟瞰”的观察方法,准确地表述“什么是历史”,用一句话概括:“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存在的物与人和事就是历史”,即历史的本质就是存在于一定范围的时空之中,也就是历史存在的两个条件:空间和时间,缺一不可。由于空间无限大,人们短暂的时间感知不到它的变化,而时间是一个矢量,永远沿着直线向一个方向飞逝,即时间瞬间而逝。时间不回流,也就是消逝的历史不再重现,即不可知。我们已知的历史是人类发明语言、文字后留下的历史记忆。所以人类社会上百万年,已知历史只有五千年到一万年,因流畅语言的产生只有一万年,文字的产生只有五千年。消逝的原生态历史已不可知,已知历史是历史家凭语言、文字记载的历史记忆重新复制的历史。原生态历史只有一个版本,而语言文字留下的复制品历史可以有若干版本。因此历史研究,就是对已知复制品历史作复盘研究,揭示作者的历史观,运用推论升华复制品历史,使之无限接近原生态历史。
张大可: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泰国格乐大学教授、博导,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