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赵家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史记〉民族史研究》

发布者:文学与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4-04-05浏览次数:10

编者按:全国史记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2023年11月11日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隆重召开。我校教师与学生以文参会,其中,教师投稿14篇,学生投稿25篇。近期,对有关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史记论丛》第19集的主要观点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术交流栏目陆续编辑发布,供大家学习借鉴。

 


中国自古以来作为多民族国家,经过长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司马迁结合先秦史学百家之长,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记载匈奴、南越、东越、闽越、朝鲜、西南夷、西域各族所形成的一系列传记,打破了传统“夷夏之别”,首次将民族史纳入“大一统”历史体系之中,反映出司马迁先进的民族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与发展以及当下中国多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主流。

司马迁首以《五帝本纪》为开篇,用同一族源说明将华夏各族统一于黄帝旗帜之下,并以十二本纪为纲,统理上下三千年,七十列传为本,综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种行业人物之史事,发扬大一统精神,表现了司马迁的民族大一统、民族等列的思想。“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自《史记》之后,后世正史中的民族史传也以列传(传)的形式撰述民族史,形成了连续性的记述,对于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依据和文化依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从《史记》中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是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与多民族国家历史紧密相联系的。从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来看,国家政权对民族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历代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华夏族为主流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华各民族在大一统国家内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因为有大一统国家的支持,所以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和中华各民族利益一致性特征。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当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离开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难以得到大发展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今后的民族工作中,我们应该继承继承发扬司马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基础上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路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角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赵家豪,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辅导员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