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郭晶《<史记·乐书>中的美育观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启示》

发布者:文学与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4-04-12浏览次数:10

编者按:全国史记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2023年11月11日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隆重召开。我校教师与学生以文参会,其中,教师投稿14篇,学生投稿25篇。近期,对有关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史记论丛》第19集的主要观点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术交流栏目陆续编辑发布,供大家学习借鉴。

 


    《史记·乐书》中“美育观”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礼”与“乐”关系问题出发,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美育观:第一,“礼”与“乐”有着不同功用。“礼”是礼仪制度,用来规范和治理社会以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而“乐”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第二,“礼”与“乐”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礼乐关系应当把握得当,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并且只有二者都统一于美善标准,才能最大化发挥出礼乐的教化功能。第三,在儒家中庸观念的基础上,“礼”“乐”融合的意义。当礼、乐基于儒家中和之道,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人民便能有高尚的审美人格,社会才能安定而有秩序。《史记•乐书》中礼乐的中和之道与美善的价值观念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审美认知角度来看,《史记·乐书》中的美育观引领当代大学生参加各类艺术活动,指导他们在艺术的世界里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从教育功能出发,应充分发挥《史记·乐书》中美善统一、礼教合一的美育观,使学生在生活中、课堂上深切地观察领悟真善美。从礼乐二者的关系看来,辩证地看待艺术的娱乐和教化功能。应当发挥艺术所具有的“教育、净化、精神享受”的多重作用,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礼乐一直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石,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完善自我,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郭晶,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B2002班学生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