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德者,本也。”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在师生群体中广泛开展“思政教育培优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教师坚持“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在现有专业知识讲授中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领价值观;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关爱留守儿童,振兴乡村文化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教育
2024年暑期,由文学与教育学院的李铎老师、欧阳瑞苓老师以及团委书记郑敏杰老师和7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志愿者组成的“践行推普队”,在为期1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积极投身乡村教育振兴的伟大事业。
7月4日至6日,“践行推普队”的大学生们,在文学与教育学院的组织下,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深入乡村,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普通话教学活动,旨在提升乡村儿童的普通话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来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便在礼泉县阡东镇阡东村党支部活动中心集结,与当地的孩子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和互动。为了更快的认识村里的小朋友,志愿者们为每位孩子准备了精美的姓名贴和趣味小贴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践行推普队”的大学生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普通话教学方案。他们通过课堂讲解、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感受普通话的魅力。
7月4日,志愿者们开始了普通话教学的第一天。他们通过朗读小游戏和发音纠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普通话的基础知识。7月5日,志愿者们以普通话朗诵为核心,结合经典诗词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美,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7月6日,志愿者们开展了安全教育幼儿绘本分享与朗读活动以及儿童绕口令教学与小组竞赛。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还让他们在欢乐的游戏中锻炼了口腔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普通话水平。
在活动中,志愿者们发现,乡村孩子们对普通话学习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倾听讲解,并勇敢地尝试用普通话进行表达。志愿者们鼓励孩子们多说多练,用普通话与同学、老师、家人进行交流,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孩子们的日常用语。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他们不仅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也收获了成长和感悟。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教育的艰辛和不易,也感受到了乡村孩子们的纯真和渴望,表示将继续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三天的教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阡东村党支部和家长们的高度评价。乡村学校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践行推普队”的普通话教学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普通话知识。在接下来的12天里,“践行推普队”的大学生们将继续深入乡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普通话教学活动。他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为乡村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欧阳瑞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