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德者,本也。”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在师生群体中广泛开展“思政教育培优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教师坚持“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在现有专业知识讲授中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领价值观;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为进一步落实我省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切实了解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更好地开展资助育人活动,按照学校关于暑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工作的要求,在暑假期间,文学与教育学院辅导员曹翔携带慰问品前往咸阳市兴平市王村,探访了就读于汉语言文学B2206班的一名贫困学生家庭。
在此次家访中,由于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辅导员曹翔与学生的爷爷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他们详细讨论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爷爷对孙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表示满意,并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辅导员曹翔向学生及家长介绍了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并利用这些资源,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更好地专注于学业。
通过这次家访,辅导员曹翔不仅传达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还确保了资助政策的精准落实,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国家的支持。此举不仅增强了学生和家庭的信心,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体现了教育公平和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撰稿人: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