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入学教育是新生进入大学的“第一课”,也是大学新生的“必修课”。文学与教育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入学教育系列活动,构建生活适应力、文化认同力、认知学习力、素质发展力的“四力”育人模式,不断提高入学教育塑性力,帮助2024级学生顺利完成角色适应和角色转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成长成才开好头,起好步。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人文素养,文学与教育学院于2024年10月17日19:00在4J101召开文教讲师开讲啦(第三期)主题报告。本次报告由汉语言文学教研室教师刘三雄主讲,主题为“从阅读到悦读”。
报告开始后,刘三雄老师从几位历史人物与书籍的故事引入主题,让同学们在感叹刘老师广阔的人文历史知识的同时,自发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如何读书?并希望同学们在学习阅读时遵循“多歧为贵”的原则,力求保持独立思考能力,避免因循守旧。最后,他讲到,在书籍面前,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也无论贫富,更不分贵贱。学生通过享受阅读,自我思考,自我剖析,在增加个人素养的同时,也能认知世界。
何为真正的读书呢,那便是将自己置于书海之中,真正做到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的闭环也真正在于最后实践的尽头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从刘老师侃侃而谈之中也生出敬仰,让同学们对自己日后如何做,一事有了清晰认知,带领大家一同畅游于文学的海洋中,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壮阔,仿佛在刘老师的讲述下栩栩如生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同学们也更懂得了,为什么要真正做到“悦”欣赏书籍,从而走进书籍的真谛。
通过开展此次报告,同学们反响强烈,对于为什么读书也有一定的启发,对大学生活学习也充满了热情。
汉语言文学B2412班王梦蝶表示:在参加刘三雄讲师“从阅读到悦读”的主题报告会后,我对于阅读层次的递进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他让我认识到,阅读方式的转变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汉语言文学学子去提升自我,扎实基础有着非常大的裨益。阅读在文字中打开了一道与历史,先贤,自己沟通的窗口。我们通过阅读来明史,通贤,知理,形成自己的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悦读”的精神状态。我们于书山文字中“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于浩渺书海中“食不厌精,择善而从”,于思想交锋中“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畅游书海,书籍就不只是冰冷的文字集合,而是一位惺惺相惜的友人,带来无尽的快乐与满足。
汉语言文学2410班董钰妍表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阅读与悦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更是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钥匙。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探索未知的世界。“悦读,强调了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与享受。当文字触动心灵,引发共鸣时,阅读便成为了一种享受。无论是阅读还是悦读,都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各领域的知识,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阅读也是拓宽视野的窗口,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和观念,从而培养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今天听了刘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知识渊博,以诗词为心的人,他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从最简单的小说开始,培养我们对书本的兴趣。同时,我也体会到当我们与读书之人交流时,也能体会到对方身上所散发出的文人墨气,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从文学入手,体会阅读带给我们的内心最深处的宁静,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汉语言文学2409班闵玉珊表示:刚开始的老师讲的就是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江陵焚书梁元帝萧绎、修订《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乾隆皇帝焚毁的书籍等,导致中华民族的文化出现了断层,使人们对一些历史知之甚少,接着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焚毁导致世界文化的大断层,这些事件都告诉我们书籍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当今书籍丰富、阅读方式多样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去珍惜眼前读书的机会!其次,读书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阅读为了活着”,但是我们应如何去读书呢?首先应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因为兴趣很重要,我们读书感兴趣,更有利于我们学习、增长知识、指导实践。接着应食不厌精,择善而从。如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中的“圣贤”是两种‘酒’的意思而非‘圣贤的人’,所以我们读书不能读死书。然后应多歧为贵,不取苟同。我们读书不能人云亦云,随意跟风。最后,我们读书应与生活相结合,不能死读书!
撰稿人:陈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