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我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充分赋予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涵义,突显主题班会教育意义延伸与辅导员自身成长的同向促进,在展现班级风采的同时搭建学习分享交流平台,特开设“润人心·共成长”主题班会风采展栏目。
为提高同学们的抗艾防艾意识,2024年12月9日,汉语言文学B2409-2412班各班开展了“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班会。此次班会聚焦于提升同学们对艾滋病的全面认知,强化预防意识,并着力于培养大家的自我保护能力。
班会伊始,主持人借助精心制作的科普视频与内容详实的PPT,以直观且生动的方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艾滋病的病理知识。从艾滋病病毒如何侵袭人体免疫系统,到其在体内的发展过程,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进行了着重强调,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艾滋病对个人健康、家庭以及社会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与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艾滋病防控工作已刻不容缓。
在随后的互动讨论环节中,班级内的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关于艾滋病预防措施以及对艾滋病患者正确态度等话题的讨论当中。有的同学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应严格遵守健康生活准则,例如在性行为中务必正确使用安全套,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的重要表现;还有的同学强调,要坚决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行为,如非正规医疗机构的纹身、穿孔等,防止因器械不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同时,大家也一致认为,艾滋病患者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的不是歧视与偏见,而是理解、关爱与支持。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积极传播正确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周围人群对艾滋病患者的误解,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一个无歧视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以及如何预防和用正确的态度正视,提高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艾滋病防治营造了良好的学校环境。
撰稿人:汉语言文学B2410班谢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