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润人心 共成长”主题班会风采展(55)用法律扶起“扶不扶”——从民法典探索道德的本质

发布者:文教学院发布时间:2024-12-23浏览次数:10

【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主题班会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我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充分赋予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涵义,突显主题班会教育意义延伸与辅导员自身成长的同向促进,在展现班级风采的同时搭建学习分享交流平台,特开设“润人心·共成长”主题班会风采展栏目。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为强调法律重要性,提高学生守法维权意识,文学与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B2401-02班、英语B2401班和学前教育B2401班于2024年12月8日晚自习在各班教室举行了用法律扶起扶不扶(从民法典探索道德的本质)的主题班会。

班会伊始,由社会热点“扶不扶”问题,延伸至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典型的事件,缩小法律事件与我们的距离。接着,从道德的角度分析“扶不扶”:扶是值得倡导的行为,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选择扶是践行仁爱的理念。之后,再从法律角度“扶不扶”切入:在民法典的第一百八十三条和一百八十四条中说到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而自已受到损害的,会给予适当补偿等,因自愿实施救助而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最后,明确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法制和德治共建共创。法制为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障,德治为和谐社会注入内在精神动力与价值引领,两者结合才能让和谐社会成为现实。

本次主题班会引用短视频,增加问答互动,严肃性与趣味性并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切入道德行为准则,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与道德观念,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撰稿人:郑婕

学前教育B2401胡华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