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养工程】学生篇(81)支疆实录——锤炼教学技能,重塑人生价值

发布者:文教学院发布时间:2025-01-05浏览次数:10

【编者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三结合五赋能”教育理念,通过引导和要求教师养德修为、身正为教的同时影响和熏染学生的道德养成。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特开展“四养工程”,构建具有文学与教育学院特色的“一引领,二合力,三课堂,四养成,五争先”的“一二三四五”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对大美新疆的向往,我踏上了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开启一段难忘的实习教师之旅。数月的实习时光转瞬即逝,其间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经验,也在我心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初到新疆,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像是翻开一本绚丽的民俗百科全书。城市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各民族人民身着特色服饰,笑容灿烂,不同民族的语言、风俗相互交织,勾勒出独一无二的城市图景。这让我意识到,绝非要照本宣科,要充分尊重、吸纳多元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讲古诗词时,我穿插介绍各民族流传的经典民间故事;涉及地理知识,便结合新疆壮美山河与本地风土人情讲解,学生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新奇与认同,课堂互动愈发踊跃。

教学实践是实习的重头戏,却也困难重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汉语水平有限,初次站上讲台,复杂知识点讲了几遍仍有学生满脸茫然,挫败感如潮水般将我淹没。但我深知放弃绝非选项,向经验丰富的本地老师请教后,我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制作精美的图片、简易动画辅助教学;课余主动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小灶”,从拼音、字词一点点补起。渐渐地,学生作业准确率提高了,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次数也多了起来,那份成就感难以言喻。

除日常教学,我还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记得那次文艺汇演筹备,各民族学生发挥才艺,维吾尔族姑娘的灵动舞姿、蒙古族小伙的激昂马头琴演奏,让我领略到民族艺术的魅力。我帮忙编排节目时,学生们围在身边耐心教我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大家笑着、闹着,不同民族间的情谊在一次次抬手、转身间升温,校园成了民族团结的温暖大家庭。

实习期间,我深切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热情淳朴。家访时,家长们会端出摆满馕饼、葡萄干、奶茶的果盘,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反复叮嘱我“多吃点”;逢年过节,学生亲手做的小手工、民族特色刺绣悄然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礼物虽朴实,却满含深情。在这里,我不仅是老师,更是被大家真心关怀的朋友。

这段实习经历,锤炼了我的教学技能,更重塑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新疆这片土地,给予我的是对教育事业全新的理解——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文化传承与心灵交融;是跨越民族、地域,用爱与耐心搭建起的希望之桥。离别之际,学生不舍的泪水、家长真挚的祝福,都化为我前行的动力。我深知,无论未来身在何处,这段在新疆的实习时光,都会如明灯照亮我教育逐梦的道路,激励我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倾尽全力。

撰稿人:语言B2102常延勇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