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养工程】学生篇(84)支疆实录——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发布者:文教学院发布时间:2025-01-07浏览次数:10

【编者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三结合五赋能”教育理念,通过引导和要求教师养德修为、身正为教的同时影响和熏染学生的道德养成。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特开展“四养工程”,构建具有文学与教育学院特色的“一引领,二合力,三课堂,四养成,五争先”的“一二三四五”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一、从理想的乌托邦中遁入现实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步入教育实习,如果说之前的练习都算是小风小浪的话,那么这次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历练。当我把要来新疆实习的想法告诉我的家人时,大家无一例外都很震惊,他们没想过我会要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进行工作。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之后,大家还是决定支持我的想法。妈妈说:你想做就去做吧。于是我就这样一个人拉起行囊,从朔州出发,来到了新疆。

来到这里才发现,我之前一直停留在理想的乌托邦中。因为没有亲身实践过,所以一直抱有一个理想的美好的幻想。而实际却并非如此。教学任务量大,工作量也很多。我会忙到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且午饭也是匆匆了事。晚上因为下班很晚,所以说回去也没有什么胃口了。教学任务不仅多,而且是有难度的,种类多样比较繁杂。有一段时间因为班主任请假一个月,所以身为副班的我被迫承担起了整个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可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很多东西都是我不知道的,很多事情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完成。面对着生病住院的班主任,我给她发的消息总是石沉大海,虽说有些失落,但是我也深感理解。病人住院需要时间恢复,工作事宜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也是极费脑力的。

从理想的乌托邦中遁入现实,来真正了解如今新疆巩留教育行业的状况,学生是怎样的学习状态,老师又是怎样的上课状态。一切和我想象中的都很不一样。

二、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作为老师,我们一定是想让学生茁壮成长的。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也是一个人唤醒另一个人或是一群人。但由于学生之间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说我们一般都会强调一视同仁。但是实操起来的时候,你也会发现,老师们总是会偏爱态度好的,爱学习的学生。我总认为学习基础好坏并不重要,只要学生的学习态度好,学习态度端正,自己是想学习的,那么一切都是最有可能的。无论学习成绩好坏,只要学习态度认真的孩子我都是很喜欢的。

在实际教育的时候也能够发现,学生们的志向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想努力考上一个高中,继续上学。有些孩子想回家子承父业,回家放牛养羊。或者是去城里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不管怎样,都是他们的自己的选择。我们也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指责他们选择的正确与否。继续上学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家里对他们另有安排,或者他们有更乐意的选择,我们也并没有什么意见。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想继续上学的孩子努力继续上学,让想帮家里补贴家用的孩子尽孝心。我们作为老师也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过客,我会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希望他们能在这个学期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希望能以我的一些经历来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去认识更大的世界。

三、历练成长,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刚来时的胆怯懦弱,到现在的坦然独立。我自己的成长,我感知的最为真切。从前我总是怕来事儿,总是嫌弃事情很多,活也很多。但是现在充分做到了迎难而上,很多事情并非我的所愿,但我除了接受把这件事情干好,似乎也别无选择。我的抗压,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是一个嘴很笨的人,加上个人的内向。很多时候我怯于表达一些我的想法,但很多时候这会成为我的一个致命弱点,我不能因为我不敢说而不说。而且作为老师上课时也一定要多说,多讲。不能老师怕学生,不能怯场。后来随着讲课的深入,所有问题也在慢慢减少,而我的表达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由此可见可能还是从前锻炼的太少,没有这样的条件与机会。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与环境之下,人是不得不成长的。

其次是我的授课能力,我们初来乍到时是听了两天老师的课。然后在第三天的时候便已经带班上课了,可以说是匆匆忙忙,也有点赶鸭子上架。刚来的时候总是感觉一切都好像缺了什么环节,我们还和其他实习生存在一些信息壁垒,信息接收也比较迟。一切都在慢慢改进,都在实践中有所提升。除此之外,我们也会经常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或者是听一些老师的磨课与公开课。来取其精华,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这样也是能让我们少走弯路,自己的课堂增添一点色彩,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我的心态也越来越好了,可能是历经了太多事情吧。总有老师在和我们说,你们能够接受这样的环境与条件,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没有什么苦可言了。以后如果再遇到工作上的一些什么难事,我也不妨想一想之前当班主任时的痛苦。稍作对比就能够发现,也许这件事情不值得一提。经历了大风大浪,剩下的全是小风小浪。心态越来越好,情绪可能还是不太稳定,精神状态也愈发美丽了。

一切都是慢慢适应的一个过程,大家都是由初来乍到的生疏到后来的游刃有余,都在慢慢学习,慢慢改进,慢慢进步,慢慢提升。就好比刚来的时候,总是想着快快回家逃离这里,但反而到了最后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不舍。原来这个小小的巩留云杉中学也会有很多让我留恋的人和事,即便他远离城区,交通也很不方便,没有什么人烟,很多教学制度也非常不合理,学生也调皮捣蛋不听话……但是大部分老师还是为人非常和善的,他们的耐心教导也让我们成长的更快,也有一些有心的孩子会关心你的状况,他们也是想要继续读书的。将心比心,所以才会留恋,才会不舍。

回首这些,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学期,但是我却感觉过了很久。感觉也陪伴了大家很久,感觉我和这些老师们其实已经认识了很久,感觉我可能会很难忘记这里的学生。作为我带的第一个班,八年级29班,这个次次倒数的班级,如今在新班主任的带领下也有了一些改变,虽然成绩暂时还没提上来,但卫生起码不倒数了呢,值得表扬。当时就在上课的时候和大家讲过再见容易再见难。部分孩子听懂了,但我也没有点明我们的离别,大家萍水相逢,相遇即是缘,若日后我再来新疆,说不定我们还会再见面,到那个时候,一定都成为了更好的人了吧。

有留恋,有不舍,也有希望与期许。希望我能够继续迎难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希望云杉的孩子们也能够迎难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相遇即是缘,珍惜这段缘。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走了,每周都目送大家回家,这次老师终于也要回家喽。再见啦大家,很高兴认识你们!

撰稿人:汉语言文学B2102班  郭怡文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