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新语心悦㊴|文学与教育学院开展“如何在心理育人中发挥班委的网格化作用”心理培训

发布者:文教学院发布时间:2025-03-14浏览次数:11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学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建设工作,切实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精细化、纵深化,着力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品质和实效,引导广大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养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营造良好的“助人—自助—互助”的人文关怀氛围,特开设“新语心悦”专栏。

 


为提升学生信息员在心理育人工作中的能力,文学与教育学院于2025年3月13日晚在4J430会议室开展举办“如何在心理育人中发挥班委的网格化作用”心理培训讲座,文学与教育学院二级心理站副站长张瑛老师主讲。本次培训聚焦班委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如何有效发挥心理育人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育人体系至关重要。学生信息员作为连接学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关键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次讲座旨在让信息员明确班委在心理育人网格化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实用的心理沟通与干预技巧,增强其识别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并化解学生中的心理隐患,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

培训过程中,张老师从以下方面展开培训:

一是网格化管理模式解析。详细介绍心理育人网格化管理模式,使信息员理解以班级为网格单元,班委为网格责任人的架构。强调班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同学心理状态进行全方位、动态化监测的重要性,如关注课堂表现、宿舍关系、社交活动等场景中的学生情绪变化,做到问题早发现。

二是心理问题识别技巧。教授信息员识别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包括情绪异常(长期低落、焦虑、易怒等)、行为改变(社交退缩、暴饮暴食、作息紊乱等)、学业波动等方面的表现。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不同心理问题外在特征的认识,提升信息员敏锐察觉问题的能力。

三是有效沟通与支持技巧。重点培训与心理困扰学生沟通的技巧,如倾听的技巧,做到专注、不打断,给予对方充分表达的机会;表达同理心,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同时,指导信息员在发现问题后如何及时向学校心理中心或辅导员反馈,协助专业人员进行干预。

四是班级心理活动组织。探讨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活动,如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户外拓展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心理支持与互助。

此次培训提升了学生信息员的心理育人意识和技能,让他们明确了班委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未来,文学与教育学院将持续完善学生心理育人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活动,发挥班委网格化管理的最大效能,为学生心理健康筑牢防线,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稿源: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组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