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古代汉语:打开医古文研读之门的钥匙

时间:2025-04-21浏览:10

2025年4月17日,我有幸参与了“古代汉语是研读医古文的基础”专题报告会,北京大学张渭毅教授的精彩分享令我收获颇丰,引发了我对古代汉语与医古文关系的深入思考。

张渭毅教授以自身的学术成长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语言学习的魅力与力量。从最初在语言学习上的懵懂,到因对书籍的热爱而不断积累知识,甚至在停学期间通过自学、抄写字典等方式提升识字量、接触繁体字,进而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最终成就了其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这不仅是个人学习成长的生动案例,更揭示了语言学习积累的重要性。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对于文教学子而言,它是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多元领域的基石,无论是语言、文学、历史,还是哲学、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对古代汉语的掌握。同时,古代汉语水平也是衡量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深厚的古汉语素养能够为写作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妙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古代汉语与医古文的关系上,医古文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高等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聚焦于中国古代医学古籍文献语言和传统医药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指代中国古代医药学文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医古文都处于古代汉语学科与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范畴之内。古代汉语作为医古文的载体,是研读医古文不可或缺的基础与工具。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医古文的研究与解读,为深入挖掘古代医药文化宝藏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此次报告会,我深刻认识到,熟练掌握古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规则,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是读懂医古文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专业学习中准确理解古代医学典籍的内容,传承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还能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古代汉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为探索古代医药文化的奥秘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人:学前教育ZB2402班 张倩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