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青年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化,学院以“师生成长发展工程”为抓手,从“学、听、助、备、研、育”六个维度开展“新羽计划”新进教师培养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四有好老师”。
2025年7月2日,文学与教育学院以智启未来·数智育人为主题,举办人工智能赋能数智课程建设专题培训。本次活动特邀教育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关存丽教授主讲,学院五十余名教师参与学习,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塑课程形态、赋能教学创新。
关存丽教授通过对比三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数据+算法+算力重构教育生态。她系统阐释了数智课程的五大核心要素: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智能交互的学习场景、精准适配的个性化路径、虚实融合的实践空间、持续迭代的课程生态,强调数智课程不是传统课程的数字化翻版,而是技术-内容-场景深度融合的新型育人载体。
培训下半场,关存丽教授现场演示了AI数字人制作数智微课的全流程。通过3D建模+语音克隆+语义理解技术,参训教师亲历了从文本输入到虚拟教师生成、从PPT自动解析到交互式动画嵌入的完整过程。当看到自己提供的教案在10分钟内转化为多模态微课,并具备智能问答功能时,现场暴发出热烈掌声。
在互动研讨环节,关存丽教授抛出核心命题:当AI能完成80%的基础教学工作,教师该如何重构自身价值?参训教师围绕AI时代的教学伦理边界人机协同的课堂管理策略数智课程评价标准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学院院长助理韩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本次培训标志着学院数智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未来将通过三个一行动计划(每位教师完成1门数智课程改造、参与1项AI教学研究、培育1个创新教学案例),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技术赋能、人文铸魂的新型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