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德者,本也。”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在师生群体中广泛开展“思政教育培优工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教师坚持“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在现有专业知识讲授中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领价值观;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为深入学习传承延安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9月26日-27日,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组织三十余名学生党员赴延安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思政课堂、团队建设等多元形式,让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初心使命,在红色熏陶中坚定理想信念。
研学队伍抵达延安后,首先在隆华研学营地举行开营仪式。迎国旗、奏唱国歌的庄严环节,瞬间点燃现场的爱国热情。随后在“唱红歌”团队建设活动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等经典曲目响彻夜空,红色文化在激昂的旋律中代代相传。
次日,学生们先后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同学们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深刻理解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精神内涵。简陋的窑洞与先辈们的伟大事迹形成鲜明对比,使同学们真切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历史担当。
研学的最后一站来到宝塔山星火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此开讲。授课教师围绕延安精神,结合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深入阐释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价值,让抽象的精神理念变得生动可感。思政课后,全体学子集体朗诵贺敬之的《回延安》,“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真挚的情感、铿锵的语调,道出了对红色圣地的崇敬与眷恋,朗诵结束后,师生们在宝塔山前合影留念,将此次研学的珍贵记忆永久定格。
活动结束后,多名学生结合行程所见所思,分享了各自的研学感悟。
英语B2301班张靖蕊讲到:踏上延安的土地,红色记忆便在脚下铺展。在杨家岭,窑洞斑驳的墙面上仿佛仍回荡着七大会议的铿锵之声;延安革命纪念馆里,泛黄的文件与陈旧的武器,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具象成可触的历史。枣园的松柏静静矗立,伟人曾在此运筹帷幄,简朴的陈设让我读懂“自力更生”的真正重量;宝塔山下,红星广场的讲座更让我热血沸腾,先辈们的牺牲与坚守,让“延安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刻进心底的信仰。作为三秦学子,我们定当承红色基因,以青春之力续写时代华章。
汉语言文学B2314班陈德婷谈到:延安精神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去学习和弘扬的,它是一种时代精神,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神秘的窑洞,高亢的信天游,是小时候我脑海中对延安最深的印象。这次我非常有幸来到延安学习,终于可以一睹革命圣地延安的面貌 !脚踩延安的黄土地、指尖触碰到窑洞斑驳的土墙时,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有了温度和重量。延安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在这次的研学活动中让我学会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学习先辈“不放弃、敢拼搏”的劲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汉语国际教育B2302班赵文婧讲到:怀着崇敬之心,我踏上延安这片红色热土。在革命纪念馆,厚重的历史诉说着先辈的奋斗;漫步杨家岭、枣园,简陋的窑洞让我深刻体会到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的真谛。宝塔山下,当我深情朗诵《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这次到延安的研学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我更加懂得了我们党从筚路蓝缕到成就辉煌的伟大历程,正是依靠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铭记这份初心,传承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标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学前教育B2302杜雨坷谈到: 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此次延安之行让我在触摸历史印记中筑牢了信仰根基。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泛黄的文件、锈迹斑斑的武器静静陈列,仿佛在诉说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让我真切感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并非一句口号,而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与汗水践行的誓言。在杨家岭和枣园,那些简朴的窑洞、斑驳的桌椅仍保持着当年的模样。想象着毛主席在此写下《实践论》《矛盾论》,党中央领导人与群众同吃小米饭、同垦南泥湾的场景,我深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党的力量源于人民,党的初心为了人民。当我登上宝塔山,俯瞰延安全景时,心中涌起强烈的使命感。这座矗立的宝塔,早已成为精神的灯塔。作为新时代的预备党员,我将把延安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与学习,以先辈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研学活动,是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未来,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将持续依托红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形式,让更多青年学子在红色研学中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方向,让延安精神成为引领学生们成长的精神灯塔。
稿源: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