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养提升工程】“镜头里的中国红”微视频系列活动(二)——光影溯烽火岁月,青春承英雄遗志

时间:2025-10-01浏览:10

【编者按】在教育理念革新的当下,文学与教育学院积极践行育人使命,创新开展“五个工程十五个一特色项目”推进学生养成工程走深走实,全方位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品德修养提升工程”作为关键一环,承载着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该工程精心打造“一周一善举”“一季一楷模”“一学期一实践”等特色项目,“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为让烽火硝烟中的英雄故事不再尘封于岁月,让抗战精神跨越时空、浸润当代青年的心灵,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联合团学干部组织开展“镜头里的中国红”微视频系列活动,本期为第二期,由汉语言文学B2404班黄欣同学讲解抗战精神

视频开篇,随着黑白影像与史料画面的交织,赵一曼同志的革命生涯缓缓拉开帷幕。从走出家乡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到深入东北林海组建抗日武装,从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的骁勇,到不幸被俘后面对酷刑仍坚贞不屈的傲骨,每一个片段都在诉说着一位共产党人“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家国情怀。镜头下,她在狱中写给儿子的遗书字字泣血,这跨越近百年的嘱托,不仅是一位母亲的深情,更是一代英烈对民族未来的期许,让观者在历史的厚重中读懂“信仰”二字的千钧重量。

而当镜头从历史深处转向当下,赵一曼精神的传承便有了最鲜活的注脚。视频中,年轻志愿者穿梭在社区的街巷里弄,或是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现场默默坚守,用耐心与热忱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校园里,学子们在学科竞赛的赛场激辩交锋,在科创实验室昼夜攻关,在文艺舞台上演绎红色故事,用拼搏与钻研诠释着“担当”的内涵,画面的切换间,烽火岁月的“战场”与当下青春的“赛场”遥相呼应,让人清晰地看到:抗战精神从未远去,它早已化作当代青年血脉中的力量,在平凡的坚守里、在奋进的脚步中,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篇章”。

视频结尾,镜头从社区的万家灯火、校园的青春笑脸,缓缓过渡到飘扬的五星红旗与繁华的城市天际线,字幕定格在“愿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的深情祝愿中。这不仅是对赵一曼等革命先烈的告慰,更是当代青年对历史的承诺、对祖国的告白:我们会永远铭记烽火岁月里的牺牲与辉煌,让抗战精神成为跨越代际的精神密码。

稿源:学院学生分会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