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教育理念革新的当下,文学与教育学院积极践行育人使命,创新开展“五个工程十五个一特色项目”推进学生养成工程走深走实,全方位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品德修养提升工程”作为关键一环,承载着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该工程精心打造“一周一善举”“一季一楷模”“一学期一实践”等特色项目,“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提起“中国红”,你会想起什么?是历史长河里的信仰底色,还是当下生活中的鲜活风景?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联合团学干部组织开展“镜头里的中国红”微视频系列活动,本期为第七期,由汉语国际教育B2501班宦淑君同学演讲“中国红”的动人故事。
视频开篇,镜头缓缓聚焦在她的身上,她站在镜头前,眼神坚定又饱含温情,一开口便牵引着观众的思绪。她的演讲里,“中国红”是有记忆、有温度的:是革命岁月里,战士们冲锋时身后飘扬的红旗,是硝烟中永不褪色的信仰;是建国初期,工人师傅们额头的汗珠映着的厂房红灯,是百废待兴中奋力拼搏的希望;也是如今街头巷尾的模样——国庆时挂满树梢的红灯笼,孩童手中挥舞的小国旗,航天发射成功后科研人员胸前佩戴的红花,每一抹红色都藏着不同的家国故事。为了让“中国红”更鲜活,视频还巧妙穿插了画面:老照片里身着军装的先辈举着红旗微笑,现代都市中红色的公交穿梭在繁华街道,乡村振兴示范点里村民们围着红色的政策宣传板讨论得热烈。让“中国红”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与历史。
她的演讲没有激昂的口号,却用细腻的观察、真诚的讲述,将“中国红”背后的奋斗、坚守与荣光娓娓道来,既展现了对家国历史的敬畏,也流露了当代青年对祖国的深情。此刻,不妨点开这段视频,在她的声音里,重温那些藏在红色里的家国记忆,唤醒心底那份属于每个中国人的骄傲与热望。
稿源:学院学生分会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