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养提升工程】“镜头里的中国红”微视频系列活动(八)——镜头映百年觉醒路,光影述家国蜕变史

时间:2025-10-07浏览:10

【编者按】在教育理念革新的当下,文学与教育学院积极践行育人使命,创新开展“五个工程十五个一特色项目”推进学生养成工程走深走实,全方位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品德修养提升工程”作为关键一环,承载着塑造学生高尚品德、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使命。该工程精心打造“一周一善举”“一季一楷模”“一学期一实践”等特色项目,“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让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国庆的荣光里,总藏着回望家国过往的深切感动。文学与教育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联合团学干部组织开展“镜头里的中国红”微视频系列活动,本期为第八期,由汉语言文学B2406班史泽文同学带领大家重温民族觉醒的壮阔征程。

视频对旧时代的刻画令人心沉清末街头萧瑟,泥泞路上骡马拖破旧板车,衣衫褴褛的百姓蜷缩墙角,眼神满是茫然;“只要爱新觉罗在,大清国就不会亡”的宣言,嵌在旧报纸与口述回忆中,在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里格外苍白,道尽封建王朝末路的必然。革命岁月的场景瞬间点燃情绪:五四运动中青年举“还我青岛”标语高呼,抗日战场上战士冒枪林弹雨冲锋,延安窑洞里知识分子疾书“救亡图存”,每帧都藏着中国人的抗争执着。当镜头定格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穿越时空,五星红旗升起,群众欢呼落泪。这与此前萧瑟、惨烈形成强烈对比——这是民族从沉沦到站起来的觉醒,是先辈用热血换来的“新中国”。

在国庆佳节观看这段视频,更懂“新中国”的重量——那是挣脱腐朽、战火淬炼出的新生,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希望。他的镜头中无刻意煽情,却以真实画面让百年变迁有了温度。这个国庆,走进这段光影历史,铭记先辈的牺牲,珍惜当下的安宁,让这份家国记忆,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稿源:学院学生分会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