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工作要求,引导教研室教师树立正确学术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研究环境,10月15日文学与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举办了科研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各教研室主任及全体教师、青年博士参加了本次科研诚信主题活动教育。
活动开始,教研室组织专题学习会,系统解读《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等文件。校级督导朱卉平对《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进行了系统讲解。朱卉平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剖析了“剽窃、伪造、篡改数据”“不当署名”等七类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与处理后果,使教师们对科研诚信的底线与红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此同时,各个教研室的老师各抒己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探讨了如何在跨学科研究中保持学术诚信的统一性与实践性。
活动过程中,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师科研诚信承诺书》的精神,王一莎主持教师集体签署《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师科研诚信承诺书》仪式。该承诺书从“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规范科研成果的发表和署名”“积极履行科研伦理责任”“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坚决自觉维护科研诚信”等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教师在科研全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紧接着,青年教师集体朗读了《科研诚信倡议书》,公开承诺接受学术监督,做到“四严禁”:严禁数据造假、严禁买卖论文、严禁代写代投、严禁重复发表。通过宣誓与倡议,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与学术使命感。
活动最后,王一莎进行总结,并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强化“文道合一”的学术传统,将诚信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在学术训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第二,建立“教研室-学科组-导师”三级监督体系,形成层层负责、互相提醒的科研诚信管理机制。
第三,推进科研诚信档案电子化归档工作,实现科研过程可追溯、成果可核查、责任可落实。
本次活动举办后,教研室全体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重新审视自身学术研究行为,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文学创作研究、地方文化传承等工作中坚守诚信底线,以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助力汉语言文学学科发展。
稿源: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